首页 > 厂商信息 > 正文

快住口!咖啡喝多了会得心脏病!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2019-5-17 13:55:22

  说起来网红饮料,有两位绝对当仁不让:一是奶茶,二是咖啡。奶茶以其丝滑醇香的口感常年霸居“超级不健康但绝对戒不掉”饮料排行榜的榜首,近年来圈粉势头更是迅猛,受欢迎程度直逼肥宅快乐水;而咖啡作为“话题女王”自带流量:刚被爆致癌,马上就有死忠粉跳出来说她有防癌功效;粉丝团大赞她保护心血管,黑粉就立刻反驳她会导致心脏病……

  延伸阅读:咖啡致癌?真相来了!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关于咖啡的众多流言蜚语到底谁真谁假?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咖啡和心血管不得不说的恩怨情仇。

  01

  超过6杯,当心心脏受不了

  近日,发表在《美国营养学会杂志》上的一个前瞻性研究在对英国超过34万37~73岁人群进行分析后,认为喝咖啡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1]。

  研究者发现:

  跟每天喝1-2杯的人相比,不喝咖啡、喝低因咖啡以及每天摄入超过6杯的人都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风险分别增加11%、7%以及22%。

  考虑到咖啡因代谢所需的细胞色素P450 1A2在人群中存在多样性,他们还分析了基因多样性导致的咖啡代谢差异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分析后科学家得出了让所有人满意的结论:

  基因并不会影响咖啡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每天1-2杯咖啡摄入,不仅不用担心会对心血管造成负担,还会有健康获益。

  

  图1:1-2杯就挺好,要是超过6杯……不如去睡一会吧?

  02

  每天两杯多活两年?

  没这么具体,但确实有益

  前文提到,每天摄入超过6杯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喝1-6杯则有或多或少获益。那么,对于希望通过喝咖啡收获健康的咖啡爱好者们,每天喝多少才经济而科学呢?

  答案是:2-4杯。

  空口无凭,这一结论来自5月4日出版的《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来自韩国和美国的研究者在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40项、观察对象超过380万人的咖啡相关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证实了咖啡消费量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2]。

  分析结果:

  认为日摄入3.5杯的全因死亡率最低(RR = 0.83, 95% CI 0.80 0.87),日摄入2.5杯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RR = 0.83, 95% CI 0.80 0.87),日摄入2杯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低(RR = 0.96, 95% CI 0.94 0.99)。

  科学家们还说,不管年龄、体重、烟酒偏好如何不同,这一死亡率降低趋势始终存在,但超过上述量继续摄入并不会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另外,对于亚洲群体来讲还有额外的好消息:统计发现欧亚人群通过喝咖啡降低的死亡率要超过美国人群。

  

  图2:每天喝2.5杯,经济实惠、解馋还健康

  至于原因,虽然不能完全阐明所有机制,但咖啡所含有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如咖啡因、绿原酸、咖啡醇和卡维醇等有机物质显然是立了大功的干将。

  此前有研究证实饮用咖啡可以使受试者血清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介素18在内的炎症标志物显著降低。而慢性炎症正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讲到这里,是不是你已经在冲向咖啡店的路上了?这么做没问题!但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我们还是要透过丰满的Meta稍加思考。

  这篇Meta存在什么局限性呢?

  首先,纳入的观察性研究可能会存在混杂偏倚,比如说,喝的起咖啡的人肯定是有钱去买咖啡的,以中国来讲,咖啡并不是和可乐一样便宜可得的饮料,起码是温饱以上的人群才会消费。而在温饱线以上的人群,相对来讲是不是生活方式更健康,更注意养生呢?

  此外,咖啡杯的标化也有些问题:355 ml和550 ml的杯子都有,但这之间就有半杯的误差;而且,不同种类咖啡豆、不同烘焙程度以及不同萃取方法也会影响抗氧化物质的活性,这一部分的偏差更是无从算起……

  03

  如何指导日常消费?

  文章最后,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咖啡有益,摄入需要适度,一般以2-3杯/天为佳;

  咖啡好,好就好在它能抗氧化。所以需要尽量避免额外加糖、糖浆等造成氧化环境的物质添加。而且,鉴于高温会破坏部分抗氧化活性物质,推荐豆子使用轻-中度烘焙以及冷萃的做法;

  热咖啡尽量放放凉再喝,刚煮出来的咖啡不仅烫嘴,更重要的是高于65℃的饮料会致癌;

  说到底,咖啡还是一种饮料,喝与不喝取决于你爱或不爱。不必因为它会带来健康收益就逼自己养成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喝茶也挺好,了解一下喝茶能延缓HDL-C下降,8万人队列研究证实了!

  参考文献:

  [1] Zhou A, Hypponen E. Long-term coffee consumption, caffeine metabolism genetic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up to 347,077 individuals and 8368 cases[J]. Am J Clin Nutr, 2019,109(3):509-16.

  [2] Kim Y, Je Y, Giovannucci E. Coffee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by potential modifiers[J]. Eur J Epidemiol, 2019.

更多资讯
  • 捷途汽车1-9月累计销售459578辆,同比增长22%
    2025年9月,捷途汽车以强劲势头再创销量新高,销售新车56586辆;1-9月累计销售459578辆,同比增长22%。随着山海L7 PLUS、捷途X70L等新车型上市即上量,截至9月底,捷途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987013辆,即将成为全球唯一7年累销2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成功走出…
  • 长城汽车9月海外销售5.03万辆 同比增长13.98%
    摘要:长城汽车9月销售新车133,639辆,同比增长23.29%,创历史最佳9月销量表现;致力智能新能源,提速品牌向上,长城汽车9月新能源车型销售45,961辆,同比增长52.55%,刷新历史纪录;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36,195辆,同比增长28.80%;提速全球化,领跑方盒子市…
  • 安心奔赴最长假期 哈弗H6经典版让出游更从容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举家出游、拥抱自然的最佳时节。面对多变的气候、陌生的环境以及需求各异的家人,行程规划者自然希望能与一台全能可靠的座驾为伴。作为经久不衰的国民神车,哈弗H6经典版凭借其深入人心的实用魅力,成为安心享受假期的最优解。超强综…
  • 吉利银河推出首个新能源品牌共创旅行IP,打造百万银河用户专属旅行百科
    9月29日,吉利银河推出首个新能源品牌共创旅行IP——“美好旅行攻略”,打造百万银河用户专属旅行百科。该共创IP旨在通过围绕吉利银河品牌、用户、媒体及生态伙伴共创,共同探索旅行新玩法,记录旅途美好瞬间,让每一次出发都成为抵达…
  • smart精灵#5 EHD预售启动,10月将上市
    9月28日,我们从官方获悉,smart精灵#5 EHD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为18.99万元起。smart精灵#5 EHD定位为中型SUV,作为品牌旗下的首款插电混动车型,动力搭载1.5T发动机组成的插混系统,纯电续航252km,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1615km。预计新车可能在10月份…
  • 猛士M817 Max+来了:36.99万享鸿蒙座舱+长续航
    9月29日,我们从官方获悉,猛士M817 Max+版正式上市,售价36.99万元,此前已经上市的Pro版和Max版售价分别为31.99万元和34.99万元。同时,10月31日前支出定金可享九重限时权益,其中包括金融礼、智慧礼、置换礼、升级礼等。Max+版换装更大电池组,配备50…
  • 魏建军做客央视,论长城技术与全球破局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走进长城汽车总部保定,探秘环境风洞试验室、碰撞试验室等尖端研发试验室,全面展现了长城汽车的硬核技术实力。主持人陈伟鸿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在节目中深度对谈,双方就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魏…
  • 2026款大众CC上市,22.49万起售,配置微调
    日前获悉,2026款大众CC家族上市,提供三厢版和猎装车可选,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2.49万-24.99万元。动力继续搭载2.0T高/低功率发动机。2025款 一汽-大众CC 330TSI 炫目 众享款2025款 一汽-大众CC 330TSI 炫目 众享款2025款 一汽-大众CC
  • 五菱缤果S上市!6.38万起,续航430km+AI车机
    9月27日,五菱旗下的小型SUV&mdash;&mdash;缤果S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68万-7.98万。置换补贴价6.38万-7.68万元。新车配备31.9kWh和41.9kWh的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325公里和430公里。<p style="text-align: c
  • 北京BJ30旅行家上市!7座+双动力,焕新价8.39万起
    9月27日,我们从北京越野官方获悉,旗下BJ30旅行家车型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9.99万-13.69万元。旅行焕新价8.39万-11.89万元。作为针对家用+越野市场的产品,新车的核心变化点是新增7座空间布局,并强化动力与智能配置,进一步平衡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