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里会觉得自己的房子应该只有一种价格,就是自己想要卖出去的价格。对于卖房人来说,心里面对自己的房子有一个理想的定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很多买房者来说是不能够肯定的,卖房人觉得自己的价格很合适,可是买房者觉得可以再低一点,这样来回的砍价,最后可能就直接谈不拢,交易就泡汤了。其实一套房子的价格从准备出售到真正卖出这一系列的卖房过程当中,房子的价格会有一些波动的,因为一些不同的情况的发生会波及到房价。针对一般的买卖流程来说,一套房子可能会存在四种价格!
1、卖家自估价
售房者在卖房之前都会给自己的房子定出一个“理想价格”,此时,估算出来的价格往往就会偏高。通常会结合自己房屋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房屋户型、使用面积、升值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所估算出的一个价,但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房子存在偏爱的心理,基于这样的心理估算出来的价格往往都会偏高,毕竟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2、中介估价
如果委托中介买卖房产的话,中介会再估算一次价格,该价格往往会在一个区间内,一般来说,中介会先检查房子的状况,并且会比较一下周围郊区或城镇与该房子比较类似房屋的房价,然后再给出一个价格,这个价格会在一个区间内,是因为中介需要留出能够赚取的利润和与买家讨价还价的空间,所以这个价格相对来说可能会比较合理,但也是会要再高出一些。
3、银行估价
一般来说,银行的估价比较保守,会先衡量房屋的价值,然后再拟定出买家的价款金额,这个价格通常会比市场上同等房屋的售价要低10%到20%之间,因为房贷是要根据评估价来判定可贷款额度的,而这个评估价和实际的价格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个价格相对来说是偏低的。
4、房屋售价
通过中介进行买卖的话,中介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一般会提价出售,所以房屋的真实售价会比中介估价高出一些,这中间会有很多人为的影响。所以从准备出售到真正卖出一套房子会存在四种价格,而这几种估价是针对最常见的房屋买卖流程而言的,具体的估价方式和种类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而在卖房时,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只会收钱,其实不然,过程中还是会有出钱的时候。
1、贷款没有还清,房子正在按揭中,但就想把房子卖出去,在按揭中的房子想要出售的话,要先还清贷款。一般可以自己凑钱把银行贷款还清后,办理解抵押手续,再把房子卖出去;还可以找一些融资机构签一些借贷协议,拿到钱后把房子卖出去,过户后从买家手里拿到房款,再把钱还给金融机构;最后还可以拿买家的首付款还剩下的贷款,这个也有局限性,可能剩下的贷款和买家的首付款并不是相对应,也就是买家的首付款不足以还清剩下的放贷。
2、在房屋交易时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情况发生会造成违约,如签购房合同逾期,没有按时过户、交房、办理迁户口等都会造成违约,需要支付相关的违约金。
3、物业交割未完成,各种物业中涉及的费用没有结清,买房者入住后发现可能会产生房产纠纷,这时候需要补请物业相关费用,同时如果合同有约定,还需要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
4、如果房子是从父辈或亲戚那里继承来的,就需要办理继承公证,公证费当然也是要掏的,如果是委托别人办理的话,委托公证的公证费也是要掏的。
所以说并不是卖一套房子只需要出房子就够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出相关项目的钱。